微型樁聲測管的施工一般按以下工序進行:成孔——清孔——安放鋼筋籠——注漿成樁。
一、定位和校正垂直度:樁位偏差應控制在20mm以內,直樁的垂直度偏差應不超過1%,斜樁的傾斜度應按照設計要求作相應的調整。
1、聲測管成孔:采用地址鉆機成孔。鉆孔時可采用泥漿護壁或清水護壁,下套管成孔。鉆孔到設計標高后清孔,直至孔口泛水為止;鉆機經改造后,樁孔距建筑物墻(樁)邊最近可為350mm,必要時也可采用斜孔。
2、 聲測管吊放鋼筋籠和注漿管:分步吊放鋼筋籠,節間鋼筋籠搭焊接縫長度不小于10倍鋼筋直徑(雙面焊),預留鋼筋段長度不小于35d(d為主筋直徑)。注漿管采用直徑20mm鋼管,直插孔底。施工時應盡量縮短吊放和焊接時間。
3、 填灌碎石:碎石用水沖洗后,計算填放,填入量應不小于計算體積的(0.8-0.9)倍,碎石粒徑一般為10-25mm。在填灌過程中應始終用注漿管注水清孔。
4、 聲測管注漿:宜采用能兼注水泥漿和砂漿的注漿泵,量大工作壓力應不小于1.5Mpa,二次注漿。注漿時應控制壓力,使漿液均勻上冒,直至翻出孔口為止。
5、拔注漿管、位移:拔管后按質檢要求在頂部取砼制成試塊,然后填補樁頂砼至設計標高。
6、微型樁施工如出現縮頸和坍塌孔的現象,應將聲測管下到產生縮頸或塌孔的土層深度以下。
7、聲測管微型樁施工時應防止出現穿孔和漿液沿砂層大量流失的現象。微型樁的額定注漿量應不超過按樁身體積計算的三倍,當注漿量達到額定注漿量是應停止注漿??刹捎锰资┕?、間歇施工和增加速凝劑摻量等措施來防止上述現象。
二、微型樁的設計
在設計中首先要評價建筑場地土的工程性能,選用并確定設計計算模式,確定復合地基或單樁的承載力,最后布置樁位,并繪出施工圖。
1、樁徑設計。根據不同的工程條件、結構要求、地址特征選用不同的樁徑,樁徑一般為Ф90-300mm。
2、樁長設計。對于按剛性樁理論進行設計的注漿微型樁,其樁長設計應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滿座單樁承載力的要求;二是滿足進入相對較好持力層的亞歐。對于按復合地基理論進行設計的注漿微型樁主要是要滿足復合地基承載力的要求,但不宜將樁端置于軟弱土層上,以免日后沉降偏大。
3、樁身配筋設計
對于受力水平力較小的樁,可按照配筋率0.40%-0.65%配筋。
鋼筋籠外徑宜小于設計樁徑40-60mm。主筋保護層的厚度小于30mm。
主筋規格一般有3Φ10,3Φ12,3Φ14,2Φ12,4Φ18mm等幾種,箍筋可采用Φ65mm、間隔200-350mm的形式。
三、其他設計要點
1.樁身材料的強度,按復合地基理論進行設計的樁,其強度不小于10Mpa為宜;按剛性樁理論進行設計的注漿微型樁一般不宜小于20Mpa。
2注漿壓力以0.5-3.0Mpa為宜,砂性土和雜填土可小于0.5Mpa,若對地基承載力有較高要求,壓力可適當大些。
3漿液的配比,水灰比可取0.55:1.00,0.60:1.00,0.65:1.00,0.70:1.00;0.80:1.00;外加劑可用NaSiO3、FDN(減水劑)、CaCL2等。對作為承重樁的微型樁,宜注水泥砂漿,配比為水:水泥:砂=0.5:1.0:0.3(重量比),砂粒粒徑不宜大于0.5mm。
五、注漿量,取充盈比K為1.5-2.0,砂性土和填雜土取高值,粘性土取低值。樁徑300mm時,注漿量可取75Kg/m。
六、質量檢驗
1施工過程中應作好現場驗收記錄,包括鋼筋籠制作、成孔和注漿等各項工序指標考核。
2每三根樁做一組試塊(沒組三塊,150*150*150mm-3),以便測定樁身砼強度。
3對承受垂直荷載的微型樁,應采用荷載試驗方法來檢驗氣承載能力和沉降特性,也可采用動測法檢驗樁身質量。在建造上部結構前應檢驗樁位、樁數和樁頭強度。